关于组织申报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
各学院:
根据教育部《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20〕5号)和江苏省教育厅《省教育厅关于举办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“建行杯”国赛选拔赛暨第九届“花桥国际商务城杯”省赛的通知》(苏教高函〔2020〕8号)要求,现就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主题
我敢闯、我会创
二、赛事要求
(一)高教主赛道
1.参赛项目类型
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;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能源、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;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,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,促进互联网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。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:
(1)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,包括农林牧渔等;
(2)“互联网+”制造业,包括先进制造、智能硬件、工业自动化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、新材料、军工等;
(3)“互联网+”信息技术服务,包括人工智能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网络空间安全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工具软件、社交网络、媒体门户、企业服务、下一代通讯技术等;
(4)“互联网+”文化创意服务,包括广播影视、设计服务、文化艺术、旅游休闲、艺术品交易、广告会展、动漫娱乐、体育竞技等;
(5)“互联网+”社会服务,包括电子商务、消费生活、金融、财经法务、房产家居、高效物流、教育培训、医疗健康、交通、人力资源服务等。
参赛项目不只限于“互联网+”项目,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,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。
2.参赛项目要求
(1)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。允许跨校组建团队,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,原则上不多于15人(含团队负责人),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,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,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。
(2)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、法规的内容。须尊重中国文化,符合公序良俗。
3.参赛组别和对象
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、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,分为创意组、初创组、成长组、师生共创组。具体参赛条件如下:
(1)创意组
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2020年5月31日(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)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,并符合以下条件:
1)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(可为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
2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
(2)初创组
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(2017年3月1日后注册),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,并符合以下条件:
1)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(可为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2)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(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、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)可以参加初创组,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,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%(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%)。
(3)成长组
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(2017年3月1日前注册);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(2017年3月1日后注册),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(含2轮次),并符合以下条件:
1)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(可为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2)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(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、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)可以参加成长组,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,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%(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%)。
(4)师生共创组
基于国家级重大、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,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(如已注册成立公司,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)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。并符合以下条件:
1)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,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(2015年3月1日后注册),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股权结构中,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%,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%。
2)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(可为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
3)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(2020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)。
(二)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,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,可自主选择参加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或其他赛道比赛(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)。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单列奖项、单独设置评审指标,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。
1.参赛项目要求
(1)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,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、贫困地区、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。
(2)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。允许跨校组建团队,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,原则上不多于15人(含团队负责人),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,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,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。
(3)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(可为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不含在职生)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(4)没有参加本届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不得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比赛。
(5)已获往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项目,不可报名参加第六届大赛。
2.参赛组别和对象
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,分为公益组、商业组。
(1)公益组
1)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,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、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。
2)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,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(或社会组织)的项目均可参赛。
3)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,若符合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要求,可以参加该组。
(2)商业组
1)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、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,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。
2)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。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,学生须为法人代表。
3)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,可参加高教主赛道。
三、申报要求
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学生在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大赛移动端报名,建议2020年获批推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省级重点、省级一般、校级项目等申报参加“高教主赛道”创意组比赛,每个学院在这部分项目申报成功基础上再推荐部分项目报名参加“红旅赛道”,具体项目指标如下:
序号 |
学院 |
高教主赛道指标数 |
红旅赛道指标数 |
1 |
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 (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) |
48 |
5 |
2 |
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 |
47 |
6 |
3 |
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|
13 |
5 |
4 |
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 |
31 |
5 |
5 |
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 |
7 |
5 |
6 |
电子工程学院 |
12 |
5 |
7 |
化学工程学院 |
46 |
6 |
8 |
计算机工程学院 |
42 |
6 |
9 |
药学院 |
17 |
5 |
10 |
理学院 |
30 |
5 |
11 |
商学院 |
43 |
6 |
12 |
文学院 |
3 |
2 |
13 |
外国语学院 |
4 |
2 |
14 |
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|
3 |
2 |
15 |
艺术学院 |
4 |
2 |
16 |
体育学院 |
1 |
0 |
17 |
应用技术学院 |
4 |
2 |
18 |
工程训练中心 (创新创业学院) |
15 |
5 |
合计 |
370 |
74 |
四、组织工作流程
1.请各学院通知参赛团队于7月10日前登录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(http://cy.ncss.cn)或国赛微信公众号(名称为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“中国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”)任一方式进行报名,完成线上报名工作。
项目负责人登录学信网(https://www.chsi.com.cn/)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后,登录大赛报名官网填写项目报名信息。有关操作可参看《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报名平台学生操作手册》(附件2)。
2.参与省级复赛的团队须通过学校管理员分配的账号密码登录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(http://jsip.njnu.edu.cn)报名并提交有关材料。
五、工作要求
1.请各学院、各部门进行广泛宣传,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团队参赛,同时安排教师对报名参赛学生或团队做好赛前指导工作,并为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。
2.参赛同学请关注大赛官方微信号,官方微信号公布常见问题回复,也可以咨询大赛相关问题。
3.报名过程中如遇问题可查询大赛官网“常见问题”链接:http://cy.ncss.org.cn/problem,或向教务处、团委、创新创业学院咨询。
六、大赛组织
本次竞赛由教务处、团委、创新创业学院主办。
教务处联系人:陈老师,联系电话:13805120086
祝老师,联系电话:13851290969
团委联系人:朱老师,联系电话:15895785915
王老师,联系电话:18360576317
创新创业学院联系人:肖老师,联系电话:15861247786
陈老师,联系电话:15251297688
附件:
1.《关于举办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“建行杯”国赛选拔赛暨第九届“花桥国际商务城杯”省赛的通知》(苏教高函〔2020〕8号)
2.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报名平台学生操作手册
教务处
2020年6月28日